第一次听到滞胀,是2009年,郎咸平在节目中提出的。他认为四万亿基础设施的过度投入以及过度依赖房地产,追求数字,会导致全商业领域全面进入经济停滞,通货膨胀。
一晃七年过去了,七年啊,抗战都差不多打完了。我们在滞胀的路上也是越走越远,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库房,望尽满仓货。随着这一轮房价飙升,进一步压缩了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,所以消费升级概念并不成立,因为宏观基本面非常差,不存在所谓升级,那只是一小撮人。
滞胀还将继续恶化,房租成本,人员成本,原材料成本将持续上升,传统的生意思路面临巨大的挑战。很不幸的是,所谓互联网思维,随着人口红利结束,也将不复存在,他就是下一个传统行业。
中信银行研究院前院长在一次内部给高管的培训中提到:“在座的各位,你们赚的所有钱,都是时代赐予的,因为你们出生在1960-1970之间,和你们本身的努力无关。有人问我,今年该怎么投资,我想说,最好的投资就是立刻套现所有的股票,然后出去游山玩水,等到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。”
不止一次,我在各种文章里提出:没有成功的人,只有时代的人。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,都是时代造就的而已。淘金时代有淘金时代的玩法,衰退时代也有他的玩法。
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多条,最常见的就是去追逐下一片蓝海。但我个人认为,中国除了特权垄断行业,不存在蓝海。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进一步看清时代及现状背后的脉络。挖掘经济不好时期的那一支口红。
关注经济萧条时期人的精神状态。总的来说,经济不好,大家心情都会沉重,所以关注让人快乐的产业,这个非常重要。什么让人快乐,细小的美好,不一定是很贵的东西,比如一场电影,一次甜点,一份小确幸。
你仔细分析电影票房,前几年类似于《唐山大地震》还能火,因为经济好,人可以承受悲伤。但是后来的《温故1942》票房就很差,因为那一年,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下行通道。这几年高涨的票房几乎都是由喜剧创造的。
大家都很累,不要让人思考,不要让人动脑。这个也可以赚到钱。举个例子,做教育的人很多,为什么有人赚到钱了,有人赚不到?因为大家聚焦的点不同。帮助别人节约时间的,都赚到钱了。提倡固本清源的,慢慢来的,虽然我个人认为更符合教育的理念,但却不是个好生意,因为这是逆人性的行为,花钱还要受苦,那我就不花钱了吧。又比如公众号,但凡提倡独立思考的,基本都很小众,做不大。但是你看了觉得,卧槽 ,只有傻逼会看的吧,确实,傻逼比你想象地多得多!
虽然经济停滞了,但是大家越来越急,满足急心态的业务,能解决切身及时需求的,值得关注。无论是即时送货,同城特快,外卖,都是为了满足懒和方便。那么除去巨头已经在做的,其实还有很多空间,比如以前的健身房都是讲究规模排场的,现在有很多团队在写字楼里做简约的,满足了很多人的便利。
又比如【得到】这样的APP,就是满足很多人不想自己学习,让别人删减完看个大概而生的。
每一次经济的衰退,受伤的永远是中间层。所以没有很强的实力,不要试图做中间那层的生意。这几年,大多数做中产阶级生意的项目都挂了,因为中间层并没有他们想象地那么愿意花钱。而且他们缺乏安全感,还装逼,还很精明。
要么做强刚需的基础型生意,要么就做死贵的高端服务。
中间层是直接受伤的,上层的不安感全面蔓延,所以这群人的生意有得做,只是和过去不一样,过去是给他们卖奢侈品,卖不需要的东西,现在是和他们兜售安全感,兜售健康,兜售千秋万代永垂不朽。我所有做这个行业的朋友,幸福指数都很高。
经济不景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但是之前的黄金三十年,让很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所以今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情况,好的广告公司业绩大幅度攀升,其实想想这个逻辑,也是挺对的。企业业绩不好,要加强投放拉动业绩,而过去家底其实都在,所以就会花很多钱。所以不要老想着挖金矿,好好做卖水的生意也是很好的。
一定要逆向思考,不要人云亦云。生意的本质一定是基于人口结构。发现一个真正的洞见,其实就足够了。